2025-07-03 来源:会东县委组织部
去年以来,凉山州会东县坚持系统谋划、多措并举,着力以机制创新为引领夯基础、以要素保障为支撑促长效、以多元路径为突破拓渠道,系统性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瓶颈,描绘强村富民新画卷。
一是强机制夯基础,激活发展内生动力。突出高效统筹,压实政治责任,以机制创新夯实发展基础,全面激活村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围绕健全责任传导体系,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多部门统筹推进、乡镇和村具体落实”工作格局,将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效纳入乡镇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和村党组织书记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形成“书记抓、抓书记”责任闭环。围绕实施结对共建机制,县委书记带头示范,推动26名县级领导干部“挂帅”联系52个集体经济强村、弱村,开展“百企联百村·党建促振兴”行动,组织46家单位、企业与57个重点项目结对帮扶,选派83名第一书记和选调生到重点村、薄弱村驻村,实现“以强带弱、双向促进”。围绕搭建协同攻坚平台,建立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明确组织、财政、农业农村等9个成员部门(单位)22项职责,召开联席会议10次,协调解决土地使用、立项审批、技术指导等发展堵点问题42个,推进14个进度滞后、收益不达预期的项目完成整改。
二是优保障促长效,夯实发展支撑体系。聚焦人才培育、品牌塑造、制度激励三个重点,构建全链条、多层次保障体系,为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着力人才提能强队伍,坚持“外引+内培”双驱动,引进“高精尖缺”农业科研人才7名,引入实用新技术12项,培育致富带头人250余人、基层农技员200余人、高素质农民480余人,为33名新晋“头雁”量身定制“多对一”协同孵化方案。着眼品牌赋能增效益,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建设,培育牛油果、老鹰茶等特色产业20个,创建嘎吉吉品、炭山坡椪柑等地域品牌7个,打造以“村集体+”为特色的现代农业“共孵果园”3个、文旅产业11个。着眼制度保障激活力,制发《会东县村集体经济奖励实施办法》,将村集体经济经营性增收与村“两委”成员报酬直接挂钩,设立年度目标奖和突出贡献奖,每年从村集体经济收益中提取不超过20%的资金,对表现突出的村“两委”成员予以奖励。
三是拓路径兴产业,构建多元增收格局。聚焦村集体经济增收目标,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径,形成村企、村村、村户协同发展的生动局面,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围绕村企联动促进产业升级,推行“国企搭台+集体抱团”发展模式,整合19个行政村3040万元发展资金,与县属国有企业共建3100亩现代牛油果产业示范园,打造“汀州蟠龙”等沿江特色民宿10栋,带动周边农户户均增收2.3万元,村集体累计分红210余万元;打造“产业帮扶车间”,为70余名本地群众提供技能培训,人均月增收超2500元。围绕村村联合凝聚发展合力,打破地域资源壁垒,13个村组建“会东九合村投建设”和“会东洪太商贸”两家“强村”公司,探索“党组织+公司+职业经理人”运营机制,通过“订单式服务+市场化运作”模式,承接道路运输、工程建设、劳务服务等业务,搭建农产品统购统销平台,销售特色农产品500余吨,主营业务即将突破1.5亿元,村集体净利润达200余万元。围绕村户联建共享发展红利,深化“三权分置”改革,引导农户以土地入股、房屋租赁等方式,与村集体共建田园综合体,推行“庭院经济”发展模式,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12家,开发农事体验、研学旅行等特色项目9个,举办村BA、农民丰收节等文旅节庆活动8场(次),累计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