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5 来源:渠县县委组织部
去年以来,达州市渠县坚持在耕地恢复提优、低效用地整治、资源高效配置等方面试点创新,积极探索推行“土地+”模式,以改革促集约、以集约促发展,深入实施耕地保护,推动存量资源盘活,持续引导要素集聚,一笔一画做好“土地文章”,激活乡村振兴新势能。
一是做好耕地保护,让“碎片地”变身“集约田”。结合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的重要部署要求,制定和发布《2025—203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制度,以“一平”(田块平整)、“两通”(通水通路)、“三提升”(提升地力、产量、效益)为标准,统筹开展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治理,由县委分管领导牵头,全力推进以片区为单元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去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1.95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5.8万亩、节水灌溉0.6万亩、各类生产道路94.10千米,新建水利设施89处、提灌站16座、排灌渠64.28千米,引领全市农业农村发展现代化。
二是做好资源盘活,让“撂荒地”焕发“新活力”。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积极开展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整治行动,制定出台《渠县开展耕地撂荒治理确保粮食安全十条措施》,打出“破荒田、扩面积、稳口粮”组合拳,撂荒地专项整治清零行动成效显著。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撂荒地整治4.08万亩,其中种植水稻新增1.23万亩,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新增2.4万亩,发展粮经复合产业新增0.45万亩,确保全县粮食种植面积不减、产量不降、效益不减,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支撑。
三是做好要素集聚,让“闲资本”长出“共富果”。为进一步盘活村集体“三资”,各乡镇(街道)以村(社区)为单位,分类建立资产、资源、资金登记台账,以户籍人口为底数,开展股权量化核定,引导村民积极入股,构建起“党支部+合作社+村民”利益联结机制。将资金或土地按200元每股进行量化,让资金变股金、资源变资产、村民变股民,每年村集体经济分红时,按照“同增同减”模式,拿出50%扩大产业规模、30%用作分红、剩余20%用来奖励先进、帮扶困难村民,实现共同富裕。去年以来,通过“三资股权量化”,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0.3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