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1 来源:华蓥市委组织部
去年以来,广安市华蓥市聚焦资源利用、产业发展、联农带农三个“牛鼻子”工程,坚持靶向发力,精准施策,持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推动乡村全面发展振兴。
一是“三统筹”促发资源利用新能效。统筹帮扶资源消薄扶强。深入实施村集体经济“消薄扶强”计划,明确6名县级领导包联集体经济强村弱村,落实每村1名县级领导帮助、1个县级部门帮忙、1笔扶持资金帮扶“三帮”机制,实现集体经济薄弱村全面清零,3个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超100万元。统筹项目资源以点带面。以红色美丽村庄、中省财政集体经济扶持村等项目为支点,撬动涉农财政资金1500余万元,实施“花海凉水井”饮用水厂等集体经济项目30余个,助力全市村集体经济多点开花,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超50万元的村占28.5%。统筹自有资源以旧焕新。积极探索村集体“三资”盘活新路径,鼓励以股份合作、出租发包等形式,推动集体资源变集体资产、集体资金变入股资金、村集体变公司股东,形成以凉水井村、大佛山村等为样板的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华蓥模式”。
二是“三行动”促进特色产业新发展。深入实施“扎根乡土”行动。紧盯特色产业发展,选派83名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到村任职,遴选驻村农技员77名、“土专家”“田秀才”280余名深入一线,为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源头活水,带动广安蜜梨、油樟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大力开展川渝毗邻地区村集体经济发展“睦邻共兴”行动。依托“川渝21号”跨省域公交,立足两地产业基础等资源禀赋,结合“一村一品”,差异化发展中药材种植等特色产业,种植白芷、佛手等200余亩,助推1个毗邻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50万元。探索实践产业村长、科技助理选派行动。重点围绕培育和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依托“一村六员一主播”培育工作,为6个乡村振兴重点村分别选派产业村长、科技助理共12名,协助打造“花海凉水井”“甘溪农家”等一系列集体经济品牌,发展红岩泉等一批特色产业。
三是“三模式”促动联农带农新引擎。“党组织+合作社+农户”联合发展模式。坚持党建引领,鼓励村集体、农户以土地、资金等入股合作社,实行盈利分红。拓展村集体经济发展金融服务,成功试点村集体收益分配权抵押担保,帮助1个村集体低息贷款20万元,用于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带动400余名群众就近就业。“村集体+村“两委”班子+成员”利益联结模式。建立村集体经济收益与村“两委”班子成员绩效、村民收益相挂钩的激励机制,定点试行“1234”收益分配机制,即10%用于设立激励金奖励村干部和理事会,20%用于村级道路维修、大学升学奖励等民生实事,30%用于再生产、再投入,40%用于成员分配,激励干部群众干事创业。“村示范+四增收+直播”助农增收模式。采取鼓励农户入股合作社挣股金、流转土地挣租金、基地务工挣薪金、直播销售挣货金的“四金”增收模式,打造集体经济示范村6个,分批次为4032名村民办理股权证,为村民参与决策管理、收益分配等提供合法依据。依托“百名红色主播”乡村振兴公益行活动,培育“书记主播”3名,打造“老兵园林”等乡村直播基地12个,开展乡村直播2368场(次),销售额达711万元,带动集体经济增收200万余元,帮助4000余名农户将“土特产”走出新路子,用“山里货”鼓起钱袋子。